金沙(8888js-官方JS认证)-Made in China

成為全球最受信賴的
創新生物醫藥公司
劉世高:生物葯如何創新升級?

商圖葯訊

2018-03-15

中國是現階段世界上生物類似葯在研產品數最多的國家,目前國內外生物類似葯監管環境日益規範,國內相關指導原則也在不斷完善,第一批生物類似葯已進入臨床III 期,有望2018 年開始獲批上市;隨着大量生物類似葯企業拿到臨床批件步入臨床開發及產業化生產階段,巨大的臨床與大規模工藝開發的時間與資金成本的投入,成為行業共同關注的難點。

 

為此在上海4月20-21日即將召開的BioCon China第五屆生物葯領域的年度峰會中,組委會有幸提前邀請到生物類似葯創新升級故事的主角:復宏漢霖聯合創始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劉世高博士,聽他談談復宏漢霖的抗體藥物開發的戰略布局。

 

生物類似葯開發策略

 

BioCon組委會:對於當前的生物類似葯開發及上市,您認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難點在於?

 

劉世高博士:有幾個方面

 

(一)從上市角度來說,目前國家規定,不僅生物類似葯,所有的生物葯都需要保證原料和製劑來源於同一個工廠,這與國際規定是有出入的,如此一來會造成很多問題;

 

(二)從開發角度來說,對於國際的、多批次的原研葯的獲得也是一個問題;

 

(三)從臨床開發角度來說,不僅受試患者的募集具有挑戰,醫院的倫理審查工作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臨床試驗進度。在缺少統一的倫理委員會的現狀下,有些臨床試驗的申請將面臨很大的困難。如果未來可以由牽頭單位做組長,一旦在組長醫院通過倫理審查,即可省略其他醫院的倫理會議,這樣就可以加快臨床試驗的開展。

 

BioCon組委會:生物類似葯的臨床開發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金錢成本,您認為臨床開發周期中有哪些因素至關重要?如何提前布局?

 

劉世高博士:這取決於計劃在中國還是國際化市場布局。如果面向全球市場,在臨床I期時,歐洲當地來源的原研葯也能夠加入臨床I期的實驗。以復宏漢霖為例,公司的02產品曲妥珠單抗類似葯計劃在歐盟上市,對該產品採取三臂臨床實驗——公司自己的產品,中國、以及歐盟來源的原研葯。另外,對於計劃銷往全球的產品,需要提前獲得做臨床試驗的當地不同批次的原研葯進行相似性的對比。

 

一款葯可以用於不同的適應症,而適應症的選擇也是一個關鍵的問題。以復宏漢霖的Avastin®生物類似葯為例,最初優先的適應症是非小細胞肺癌,後來改為結直腸癌,因為我們發現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現在有了更好的藥物—抗PD-1產品,因此我們最終決定改做收益和臨床價值比較有優勢的結直腸癌。總結下來,臨床試驗的設計主要還是從患者的獲益出發。

 

創新生物葯立項策略

 

BioCon組委會:如今PD-1/L1 me-too類免疫治療藥物居多,您認為如何進行差異化的研發?

 

劉世高博士:單葯治療的時代很快就會過去,未來的治療方案必然要在傳統應用抗PD-1產品之外,增加新的小分子化葯或大分子單抗藥物來與之聯合用藥。所以未來的競爭不是在抗PD-1產品本身,而在於combo(聯合治療)。怎樣提高combo的療效,降低複發率,這才是兵家必爭之地。

 

BioCon組委會:您認為生物葯產品,從研發立項的角度,將來有何可突破的創新點?

 

劉世高博士:對於中國市場,如果做原創葯,其靶點是之前從來沒人做過的,失敗風險是非常高的。原創葯價格高昂的原因就在於其極低的成功率。若新葯開發的成功率為十分之一,那九個失敗產品的研發費用都將轉嫁到唯一成功的產品上,企業才能盈利。當前中國人均癌症治療費用還不到9000美元,顯然難以承擔如此高昂的治療費。所以面對國內市場的現狀,我們認為比較務實的還是考慮快速跟隨的策略,重點開發一些經過驗證的靶點,即現有臨床研究數據指向這個靶點是有效的,這樣成本和風險比較低,更適合中國廣大患者的需求。

 

國產生物葯的國際化布局

 

BioCon組委會:請您談談未來複宏漢霖生物類似葯的國際開發策略?未來還將有哪些藥物進軍國際、展開臨床試驗?

 

劉世高博士:復宏漢霖生物類似葯的國際戰略非常明確,就是「質優價廉」。我們既有對標歐盟EMA的質量標準,同時立足中國,具有較低的生產成本,所以我們可以憑藉較大的優勢進入一些新興國家市場,來跟這些當地的、歐美的公司來進行競爭。

 

在質量和成本的槓桿上,我們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很多國際葯企,他們的質量做得很好,可以和原研葯媲美,但由於他們的生產成本非常高,導致藥物的價格很貴;而一些當地企業,雖然價格很便宜,但是他們的質量達不到歐盟的標準,只能在當地銷售。而我們復宏漢霖正好處在中間,既有接軌歐盟的質量標準,又有較低的生產成本。面向新興國家市場推出質優價廉的藥品,這就是我們Biosimilar的國際戰略。

 

復宏漢霖的創新葯的國際戰略是Bio-better的戰術。一方面我們可以依靠價格和速度的優勢佔領中國市場,並且進入其他的新興國家市場。另一方面如果我們開發的Bio-better在臨床I期、II期經驗證療效優於原研葯,這個時候就可以跟國際大藥廠合作進入歐美市場。所以我們的創新葯採用的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就是在一個Bio-better或者說best in class的概念下做新葯開發。